亚洲呦女专区,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丰满少妇呻吟高潮经历,亚洲AV久播在线播放

硬菜 | 火場識別技術的探索發(fā)展

親愛的戰(zhàn)友們,

每天我們都跟“火”打交道,

可是你們真正地了解自己的“敵人”嗎?

你知道不同煙氣顏色和不同形式煙氣

代表什么嗎?

來,一起跟著澳大利亞消防指揮官

去揭開“敵人”神秘的面紗。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百勝!

先來看看這位消防指揮官怎么說?

在我消防員生涯最初的14年時間里,我參與了大量的火災撲救工作,發(fā)現(xiàn)了很多異乎尋常的火災現(xiàn)象。當時的消防教材對于火災特性 的描繪非常模糊,因此我詢問了很多消防“老司機”能否為我解答不同 的煙氣顏色和不同形式煙氣所代表的含義。不幸的是,沒人給我一個 明確而一致的答案。

我開始向其他國家的消防機構尋求答案,讓我驚訝的是,其他國家的消防機構同樣缺乏相關的理論知識,除了瑞典。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Krister Giselsson和Mats Rosander(瑞典消防員和消防工程師)發(fā)現(xiàn)在節(jié)能建筑中,由于塑料材質的現(xiàn)代家具激增,正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火災環(huán)境。他們用全新的研究成果對傳統(tǒng)的室內火災特性和滅火戰(zhàn)術發(fā)起了挑戰(zhàn)。

于是,我開始了一段學習火災特性的旅程,更重要的是,這些理論知識將被轉化為滅火戰(zhàn)術,以供全世界的消防員去使用。本文中,我將告訴大家如何去學習火災特性,特別是一些不同尋?;虺龊跻饬?的火災特性。

 

一、轟燃與回燃的標志和征兆

 

在1999年底,我花了差不多三年時間在全國發(fā)展并建立了火災特性識別訓練計劃,并將轟燃和回燃的特征用“標志”和“征兆”進行描述

(一)轟燃的標志和征兆

1.一個通風的火場;

2.可燃物表面溫度很高;

3.火焰在天花板上;

4.煙氣中性面降6.煙氣中性面不規(guī)則流動更加明顯;

7.消防員迫于高溫而降低

8.

 

1.一個通風的火場;

2.可燃物表面溫度很高;

3.火焰在天花板上;

4.煙氣中性面降低;

5.可燃物熱解率升高;

6.煙氣中性面不規(guī)則流動更加明顯;

7.消防員迫于高溫而降低身軀;

8.令人感到疼痛的輻射熱。1.一個通風的火場;

2.可燃物表面溫度很高;

3.火焰在天花板上;

4.煙氣中性面降低;

5.可燃物熱解率升高;

6.煙氣中性面不規(guī)則流動更加明顯;

7.消防員迫于高溫而降低身軀;

8.令人感到疼痛的輻射熱。

(二)回燃的標志和征兆:
 

1.煙氣從通風口的縫隙處冒出又被吸入;

2.火勢不大或火場沒有排煙;

3.很厚的黑色、黃色煙氣或煙氣溫度較低;

4.火焰的顏色為藍色;

5.門窗溫度較高;

6.窗戶變?yōu)闉鹾谏?/p>

7.可能沒有明火或明火不易被發(fā)現(xiàn);

8.室外的空氣被吸入室內產生口哨聲音;

9.不同種類、類型、材質的可燃物發(fā)生燃燒所造成的影響?

10.火勢已長時間燃燒。

這些標志和征兆已經被實戰(zhàn)所證明,并且對于區(qū)分轟燃與回燃現(xiàn)象有著積極幫助。但我依然覺得這些現(xiàn)象所對應的標志還不夠完整, 我所研究的一些案例顯示,在消防員遭遇突發(fā)和意外火災事故前,這些標志和征兆很少發(fā)生。

在2000年,一個由老式電影院改建而成的餐館發(fā)生火災,而我經歷了這場“死里逃生”的滅火行動。地下室火災產生的煙氣穿越過地板,并積聚在一個較大的吊頂區(qū)域。當我意識到火災將會向該區(qū)域發(fā)展時,我下令消防員趕快撤離,但在完全撤離出該區(qū)域前,積聚的煙氣發(fā)生猛烈燃燒,吊頂由于高溫影響掉落了下來。門外對墻面的射水延緩了火勢蔓延發(fā)展,以至于我們能夠安全撤離。這次火災讓我明白,如果要真正在火場中理解火災特性并預知火勢發(fā)展,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二、現(xiàn)代火災荷載的影響

 

 
 

目前,現(xiàn)有的消防教材中對于火災特性的描述,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其理論研究基于的是傳統(tǒng)材質的火災荷載,而現(xiàn)代家庭的家具、 物品更多使用的是塑料制品。

由石油提取加工的合成材料,其燃燒后釋放的能量是木、棉、紙制品的2-3倍。不僅僅是燃燒產生的熱量更高,其更為復雜分子結構需要更好的氧氣供給,同時,在高溫環(huán)境中,也更容易發(fā)生燃燒。因此,這些改變意味著住宅或工作場所中使用的合成材質物品越多,那么發(fā)生火災后煙氣中未完全燃燒的可燃物含量越高。而這些煙氣將會形成可燃性混合氣體,并向起火點四周蔓延擴散,當條件允許時,這些煙氣將被點燃。

傳統(tǒng)教材中主要強調的是濃煙、熱煙、黑煙的危險性,但是卻忽視了混合了空氣,在室內蔓延且溫度較低、厚度較薄的煙氣。這容易給消防員造成一種假象:這里并沒不太危險。但事實上,混合空氣后的煙氣將更容易發(fā)生燃燒。如果積聚的煙氣達到理想的混合狀態(tài),煙氣被點燃后將會快速燃燒并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甚至發(fā)生煙氣爆燃(爆炸)。
三、煙氣燃燒

煙氣燃燒(FireGas Ignition)是一個含義寬泛的消防術語,其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煙氣發(fā)生爆燃等情況。有時候煙氣燃燒的表現(xiàn)形式會讓人錯誤的認為是轟燃或回燃。煙氣燃燒所產生的威力大小,與煙氣中未完全燃燒的可燃物含量和混合空氣的濃度有關,其最終的表現(xiàn)形式差異往往很大。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對任何含有“爆燃”一詞的消防術語都不太贊同。

就我個人而言,我會用“煙氣燃燒”一詞來對該現(xiàn)象并進行定義: 積聚的可燃煙氣或煙氣中的燃燒產物被點燃,煙氣持續(xù)燃燒或正在轉變?yōu)槿紵臓顟B(tài)。如果煙氣中未完全燃燒的可燃物含量較低,那么煙氣燃燒所呈現(xiàn)的形式會接近于轟燃;如果含量較高,則會類似于回燃 (產生一個火球);如果煙氣中混合的空氣含量達到一個理想狀態(tài), 那么便會出現(xiàn)煙氣爆燃(爆炸)。

因此煙氣燃燒的標志和征兆主要為:

1.煙氣通過排煙口或縫隙處流出;

2.煙氣積聚在沒有明火的區(qū)域;

3.煙氣由于混合了空氣所以溫度不高且較??;

4.在隱蔽或意想不到的區(qū)域去發(fā)現(xiàn)積聚的煙氣有一定難度;

5.這些煙氣積聚的區(qū)域可能會顯示出溫度不高的標志;

6.由于溫度不高,會讓消防員錯誤的認為該區(qū)域較為安全。
四、火場識別法

在了解了煙氣為何會發(fā)生燃燒以后,創(chuàng)建一種簡單而準確的火場識別模型成為了一個挑戰(zhàn)。因為我發(fā)現(xiàn)很難用準確的詞匯去定義火場高壓狀態(tài)和迅速改變的火場環(huán)境所存在的標志和征兆。定義火災特性的“標志和征兆”在教學中雖然有用,但消防員身處火場時,要想快速準確的回憶起各種火場特征,卻非常困難。我思索著去建立一個有關聯(lián)性和容易讓消防員記住的火場識別方法,幫助消防員快速識別火場情況,并提高消防員預見火災發(fā)展趨勢的能力。

最終,按照重要程度排序(煙氣、氣流、熱量、火焰)的火場識別法誕生了(該部分下列內容節(jié)選自本文作者2017年最新發(fā)表的文章:《Understanding the Language of Fire: Be Safe. Think,‘Be SAHF’》)。

 
(一)識別煙氣特征
 

 

1.煙量大小和所在區(qū)域。煙量大小和所在區(qū)域是消防員最先觀察到的煙氣特征。通常來講,消防員可以通過這些特征去判斷起火點位置和火場面積。但有時候,這種方式并不可靠,甚至會誤導消防員對起火點位置、火場面積以及火勢發(fā)展階段的判斷。煙氣可以穿越進入較為隱蔽的區(qū)域或是建筑物的管、井內,并最終出現(xiàn)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如果起火房間內未設置垂直排煙口,熱煙氣由于浮力影響,會垂直上升至屋頂,并在屋頂區(qū)域向四周水平蔓延。同時,很多消防員都有類似的經歷:最初發(fā)現(xiàn)煙量很大,之后卻發(fā)現(xiàn)火勢很小,甚至起火點根本不在煙氣積聚的區(qū)域內。這告訴我們,所有的火場特征都是非常重要的,消防員切忌不能斷章取義、以點概面。

2.煙氣的顏色「本段內容并不絕對,不同可燃物燃燒顏色也是不同,以下內容僅供參考」。同類型(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和材質的可燃物以及火場的通風排煙情況都會影響煙氣的顏色。煙氣顏色通常可以作為判斷室內火災燃燒率的標志。

當可燃物受火勢影響達到熱解溫度時,會產生顏色較淺的煙氣(有時候接近白色),可燃物的揮發(fā)性成分被釋放出來,而固體的碳元素則留在可燃物內形成焦炭。如果火場熱量持續(xù)升高,即便內部氧氣不充足,甚至是發(fā)生陰燃,但依然會有白色的煙氣產生。一個對火災發(fā)展的重要認識便是:火場中熱量將會傳遞至鄰近房間,并導致可燃物發(fā)生熱解和蔓延燃燒。這些可燃物熱解產生的白色煙氣可能會流動至未發(fā)生火災的區(qū)域并不斷積聚,即使這些煙氣可能溫度不高,但其蘊含的能量較高,如果這些積聚的白色煙氣被火勢引燃,將會產生突然而劇烈的燃燒。需要注意的是,在射水滅火后,煙氣會轉變?yōu)榘咨?因為煙氣中夾雜了水蒸氣。

棕色或淡黃色煙氣一般為木質材料發(fā)生熱解的早期階段,木材中的焦油被釋放出來,導致煙氣為棕色或淡黃色。

黑色的煙氣通常說明火場供氧條件不理想。此時,當有焰燃燒或者悶燃發(fā)生后,可燃物中的碳元素會產生黑色的煤煙,并進入煙氣層, 導致煙氣顏色變黑。如果燃燒過程中,火場氧氣較少或者可燃物過于充足,煙氣的顏色將會變得非常深。如果供氧條件較好,部分碳元素將會被火焰充分燃燒,導致火場煙氣顏色變淺,且火焰為黃色。

灰色的煙氣通常說明室內至少有一部分可燃物正在發(fā)生有焰燃燒或是陰燃。由于燃燒產生的黑色煙氣與白色的可燃物熱解煙氣混合, 導致煙氣為灰色。

3.煙氣的厚度(視覺上所呈現(xiàn)的密度)。煙氣的厚度是反映燃 燒效率的標志。在燃料控制型火場的初期階段,由于供氧條件較好, 因此產生的煙量很少。如果發(fā)展為通風控制型火場,燃燒的效率將會降低,產生的煙量將會增加。通風條件很差的火場,將會產生大量黑色濃煙。同時,煙氣的厚度也可以作為衡量持續(xù)燃燒時間的標志,例如在通風控制型火場,較小的火勢持續(xù)燃燒了很長時間,將會產生大量黑色濃煙。

4.煙氣的浮力。煙氣呈現(xiàn)出快速向上擴散變大并伴隨著翻騰的現(xiàn)象時,說明煙氣溫度較高。反之,如果煙氣上升速度較慢,甚至出現(xiàn)煙氣往低處流動,說明煙氣溫度較低。更低的煙氣浮力說明火場溫度不高,或是由于煙氣蔓延至火場中未發(fā)生燃燒的區(qū)域,所導致的煙氣溫度降低(此時火場情況并不一定安全)。

5.煙氣中性面的高度。隨著火災發(fā)展,煙氣中性面(熱煙氣與 冷空氣的交界處)會逐步向地面降低,煙氣的厚度將會增加。因此, 如果煙氣中性面距離地面較遠,說明火災處于初期階段;如果煙氣中性面距離地面非常近,說明發(fā)生回燃的可能性較大;如果煙氣中性面突然升高了,說明室內通風情況發(fā)生了改變;如果煙氣中性面逐漸降低,通常說明煙氣正在積聚,火場情況正在向發(fā)生轟燃進行轉變;如果煙氣中性面突然降低,說明火勢正在快速、猛烈燃燒。

 
(二)識別氣流特征

 

氣流作為一種火災特性偶爾能在排煙口或火場內部觀察到。氣流無法用肉眼看見,但是其典型特征能夠通過對比煙氣流速、流動狀態(tài)以及煙氣在室內或排煙口處的高度體現(xiàn)出來。結合上一部分的煙氣特征,我們將其稱之為煙氣軌跡/氣流軌跡。這對于消防員去掌握建筑中各個區(qū)域進行排煙后(包括消防員計劃中的排煙和非計劃中的排煙),火場煙氣的蔓延變化是極端重要的。

雙向氣流路徑(Bi-Directional Flow Path)。當火場的排煙口被打開后,熱煙氣從排煙口頂部排出,冷空氣從底部流入。

平緩穩(wěn)定的氣流。如果煙氣軌跡/氣流軌跡流速較慢且平緩穩(wěn) 定,說明火災處于初期階段,而且很可能這是一個燃料控制型火場。

急促涌動的氣流。在一個通風控制型火場中,隨著火勢發(fā)展 擴大,在產生大量高溫濃煙的同時需要補充氧氣(由于排煙口較?。?排出的濃煙幾乎占據(jù)了整個排煙口,阻擋了新鮮空氣進入火場。這將導致煙氣中性面出現(xiàn)急促涌動的現(xiàn)象。

單向煙氣/氣流軌跡(Uni-Directiona丨Smoke/Air Tracks)。 排出的煙氣和火焰幾乎占據(jù)了整個通風口,說明這個通風口是一個單純的排煙口(幾乎不負責進入空氣)。由于煙氣與火焰直接從這個排煙口排出,因此火場中至少應當有一個橫截面積與該排煙口相等的進氣口或風力驅動氣流進入火場的進氣口。

敞開的門、窗可能會造成空氣不斷流入火場,擴大火勢。如前所述,每一個單向排氣口都需要至少等于橫截面積的進氣口(除非該進 氣口處于風力作用下)。在出水滅火前,如果可以關閉這些進氣口, 那么將有助于減緩火勢的發(fā)展。

強風吹入一個密閉的房間,將會導致室內出現(xiàn)一個高壓區(qū)域。通常情況下,房間內存在一個通風口時,會出現(xiàn)雙向氣流路徑,這既可能出現(xiàn)在燃料控制型火場中(排煙口氣流平緩穩(wěn)定),也可能出現(xiàn)在通風控制型火場中(排煙口氣流急促涌動)。當強風出現(xiàn)后,這個唯一的通風口會在單純的排煙口與單純的進氣口之間頻繁交替變化。

氣流震顫、脈動。在通風控制型或通風受限型火場中,煙氣有可能會呈脈搏似的從很小的排煙口(或縫隙)處被“推出”。這表明由于供氧受限,導致了火場壓力發(fā)生變化。隨著氧氣含量不斷降低, 火災發(fā)展受到嚴重影響,火場內部溫度將會降低,導致煙氣體積收縮, 產生的負壓將會把空氣從很小的排煙口(或縫隙處)吸入火場。這些進入火場的空氣會使火勢和火場溫度增長,隨之膨脹的煙氣由于壓力影響,會從很小的排煙口(或縫隙)“推出”室外,直到空氣再次被吸入火場。該過程不斷循環(huán)。在部分案例中,出現(xiàn)上述情況后,如果貿然開設一個排煙口,很可能導致回燃發(fā)生。

氣流產生的哨音。火場中如果存在氣流脈動、震顫的現(xiàn)象,通常情況下會伴隨著哨音出現(xiàn)(由于火場壓力變化,氣流通過縫隙吸入或排出火場而產生),這是一個回燃發(fā)生前的典型征兆,也是通風控制型火場的標志。不過,由于現(xiàn)場噪音,消防員很可能不會注意到氣流產生的哨音。

 

 
(三)識別熱量特征
 

 

 

消防員到達火場后,應當對現(xiàn)場的高溫特征進行偵查判斷。一般來說,熱量情況能夠在建筑物上較好的表現(xiàn)出來,但是部分密閉性、 隔熱性較好的建筑,不太能夠顯示出火災初期階段的熱量特征。

窗戶顏色變黑且看不見明火。很多情況都可能導致窗戶變黑(包括潛在的回燃可能),通常窗戶內側附著有油性沉積物。如果采用雙層或三層玻璃窗戶,則很難觀察到該特征。

玻璃產生裂縫或裂紋。快速上升的熱量會導致玻璃產生裂縫,緩慢上升的熱量會導致玻璃產生裂紋(較細的裂縫),并且通常情況下會伴隨著窗戶內側附著有油性沉積物而變黑,這說明火場溫度較高,可燃物較多。

漆面起泡或變色。在輕質房門內側上很容易觀察到該現(xiàn)象, 但在重型或隔熱較好的大門外側卻不太容易出現(xiàn)漆面起泡或變色的現(xiàn)象。首先,消防員可以用手觸碰房門表面或門把手,感受室內大致的溫度情況。然后,可以對輕質房門表面噴射少許開花水,如果房門溫度超過100°C,房門上部的水會很快蒸發(fā)。在某些案例中,這種做法也可用于判斷煙氣中性面的大體高度。

火場溫度突然上升。這個現(xiàn)象通常被描述為轟燃或回燃發(fā)生前的征兆。如果你在火場內僅依靠“火場溫度突然上升”去判斷轟燃或回燃是否會發(fā)生的話,那么你很可能會忽視其他的火災特征。“火場溫度突然上升” 一般會出現(xiàn)在室內上層煙氣發(fā)生燃燒以后(即滾燃現(xiàn)象以后)。對于消防員來說,滾燃不太容易觀察到,因此無法提前做出預警。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穿戴個人防護裝備的消防員感受到溫度升高的時候,往往火場情況已經變得非常危險了。

使用熱成像儀去判斷火場溫度是一種最好的方式。對室內屋頂進行開花水點射,是另一種檢驗火場溫度的簡單方式「但是射水技巧很重要」。如果水珠掉落地上,說明屋頂溫度低于100℃,如果水珠未掉落下來,說明屋頂溫度超過100℃。另外,消防員也可以帶著防護手套去感受溫度的變化,

如果隔著手套沒有感覺到過高的溫度,可以將手套下部開口處向上翻動,讓露出的皮膚感受室內上層空間的溫度。

 
(四)識別火焰的特征
 

 

將“火焰”放在最后,是因為消防員普遍存在看見明火后,便對其他火災現(xiàn)象“視而不見”。

 

火勢的大小和位置。通過在建筑外部觀察明火,可以確定火點位置,并對火勢可能的蔓延方向作出判斷。這有助于消防員去尋找建筑中的多個著火點并意識到這些明火很可能是從最初起火點部位蔓延過來的。

煙氣自燃。從排煙口排出的外部煙氣自行發(fā)生燃燒,說明火場內部溫度高于煙氣自燃時的溫度,且火場內由于煙氣太多而無法全部點燃。極高溫的煙氣排出后,其易燃性將被(空氣)稀釋降低,如果這些煙氣的溫度仍高于自燃溫度,它依然會發(fā)生燃燒。當發(fā)生此種 情況時,如果增加火場內部的空氣(例如消防員開設排煙口),那么室內會突然發(fā)生火勢迅猛燃燒。這時,科學安全的做法是,在出水滅火前,先關閉房門。在實施排煙前,對著火區(qū)域進行射水可以冷卻煙氣至自燃溫度以下,并且大大降低極端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可能。

幽靈火。如果內攻人員在發(fā)現(xiàn)某一區(qū)域積聚的煙氣層中存在時隱時現(xiàn)的火光,這很可能標志著煙氣中未充分燃燒的可燃物正趨于煙氣自燃狀態(tài)。消防員應當立即冷卻煙氣層,并撤退至安全區(qū)域。

滾燃(Rollover)。一旦煙氣中未完全燃燒的可燃物開始燃燒,火焰火災天花板區(qū)域翻滾燃燒,室內輻射熱迅速增加。這將導致轟燃或煙氣自燃。此時,消防員應當對天花板區(qū)域射水去阻止或減緩滾燃的發(fā)生。如果射水無法降低熱釋放率,消防員應當立即撤退至安全區(qū)域。

火焰的顏色。「僅供參考,不同可燃物顏色也可能不同」傳統(tǒng)教材告訴我們,通過火焰的顏色可以判斷出燃燒的物質。如果火場只有一種物質在燃燒,這應該是正確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如果燃燒過程中某些情況發(fā)生了改變,同一種燃燒的物質也會出現(xiàn)不同的火焰顏色。例如:液態(tài)丙烷預先混合空氣后,燃燒時火焰為藍色火焰(因為產生了二氧化碳)。如果液態(tài)丙烷在與空氣混合的過程擴散了,火焰將呈現(xiàn)為黃色,因為產生的碳物質降低了 燃燒效率。液化石油氣在缺氧或富燃料環(huán)境中燃燒會產生紅色火焰。另一個例子為:在室內燃燒的刨花板,如果供氧條件較好,火焰為黃色,反之火焰為橘紅色。

在室內火災中,黃色的的火焰通常表示室內供氧條件較好,如果供氧條件較差,火焰將變?yōu)槌壬蚣t色。如果室內可燃物較多(且空氣較少),火焰為橘紅色且火焰會較為急促的跳動(波動);熱解物的白色煙氣被點燃后為產生淡黃色火焰,有時候火焰幾乎是透明的, 在這種情況下,火焰的跳動(波動)將會更加緩慢,火焰將會向下蔓 延去尋找更多的氧氣。

 

五、建筑物對火災特性的影響

 

2005年,我與Ed Hartin在馬來西亞國家消防研究院開展培訓。 我和Ed長期共事,我們作為聯(lián)合作者一同編撰過《3D滅火戰(zhàn)術》(3D Firefighting),并且我們多次就火場識別的細節(jié)開展探討。他建議我在“煙氣、氣流、熱量、火焰”火場識別法中加入“建筑物”一詞, 即:建筑物——煙氣、氣流、熱量、火焰(B-SHAF,英文諧音為 Be-Safe)。

最初,我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想法,直到后來我才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在布里斯班(澳大利亞東部港市)服役期間,我積累大量實戰(zhàn)經驗。在這個濕熱的亞熱帶氣候城市里,保持室內冬暖夏涼成為建筑施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由于建筑多使用單層玻璃窗和輕度隔熱的墻、門, 因此火災發(fā)生后,消防員能夠輕易觀察到明火。同時火災燒毀玻璃或燒穿屋頂后,也會造成建筑物處于“自主”通風排煙狀態(tài)。

我和Ed討論的重點是不同的建筑施工方式,會對哪些火災特性產生明顯的影響。在溫帶氣候地區(qū)建造的房屋,通常采用雙層或三層玻璃窗進行隔熱,這不僅影響了火災發(fā)生時的火災特性,還嚴重影響 火勢的發(fā)展。

更進一步來看,節(jié)能建筑在全球的發(fā)展趨勢和復合建筑材料的廣泛運用,導致消防員很難提前判斷火災發(fā)展速度和房屋垮塌時間。火場識別技術將會為消防員提供幫助,但是,只有掌握了火場中的所有關鍵要素,才能做出準確判斷。顯然,這對于剛到達火場僅數(shù)分鐘的消防員來說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需要反復思考、評估火場中的建筑結構情況,并對我們的滅火救援行動做出判斷,因為有時候,某些火災現(xiàn)象的特征我們很難觀察到。

現(xiàn)在,我嘗試去描述建筑結構與煙氣流動和火災發(fā)展之間的關系, 不同類型的建筑將會對火災發(fā)展和建筑結構穩(wěn)定性造成巨大影響:如果氧氣供給充足,絕大多數(shù)建筑發(fā)生火災后都會發(fā)生轟燃。 在室內空氣耗盡之前(由于燃燒),如果限制新鮮空氣流入,能夠減少轟燃發(fā)生的幾率。較厚的磚塊或水泥墻將會吸收大量的熱量,有助于延遲轟燃的發(fā)生。

節(jié)能建筑中由于更好的隔熱、密閉效果(通常是雙層或三層 玻璃窗戶),更容易發(fā)生回燃。火災在轟燃前有可能已經耗盡了氧氣, 也可能由于氧氣不充分而使火勢快速衰退,從而導致煙氣中積聚了大 量的燃燒產物。室內較好的隔熱效果和雙層玻璃窗戶會使室內熱量難以排除,同時部分熱量特征將會變得不明顯。

在建筑內較為空曠的區(qū)域或是管、井等部位,也或者是球型框架結構建筑,較大的開放空間,較高的層高以及吊頂區(qū)域更容易發(fā)生煙氣燃燒。上述區(qū)域或部位,允許煙氣向四周積聚蔓延。由于房屋 裝修改造,有可能會修建一個意料之外的排煙口或一處空曠區(qū)域。在建筑中可以發(fā)現(xiàn)破舊或損毀的防煙/火設施。煙氣中未完全燃燒的產物與空氣不斷混合,并最終使煙氣達到可燃、易燃狀態(tài)。

 

六、為何要識別火災特性

 

識別火災特性能夠幫助消防員判斷起火點位置,并預判火災的發(fā)展方向和趨勢。判斷火場是燃料控制型(fuel-controlled)還是通風控制型(ventilation-controlled)是識別火災特性的關鍵因素。如果建筑內部充煙量較大,那很可能是通風控制型火場,如果盲目進行排煙(包括消防員戰(zhàn)術排煙或因窗戶破損造成的被動排煙),那么極易出現(xiàn)火勢的快速蔓延和猛烈燃燒。消防員在排煙前必須認識到排煙后火場的變化情況,并制定相應的戰(zhàn)術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火場的潛在危險。 這些戰(zhàn)術措施包括:在水槍、干線、供水準備到位前,保持起火建筑內部處于通風受限狀態(tài),延遲排煙;在開設排煙口前,射水冷卻煙氣。 燃料控制型火場在開設排煙口后,雖然很少出現(xiàn)火勢劇烈反應,但戰(zhàn) 術排煙對于減少或限制積聚的可燃煙氣依然有重要作用。與此同時, 進入房門前后的射水冷卻,預先對墻面射水冷卻建立安全區(qū)域,正壓送風排煙以及冷卻煙氣層等戰(zhàn)術都能降低燃料控制型火場所帶來的危險。

 

七、下一步發(fā)展方向
 

火場識別技術目前依舊處于發(fā)展階段,只有加強與積極進取、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的全球消防員和消防科學家的共同合作,才能不斷完善成熟。我們決不能閉關自守、固步自封,我們必須在消防隊員和消防科學家之間搭建起知識的橋梁。近年來涌現(xiàn)出一批“新生派”消防科學家,他們并不認為火災撲救是“低端”的火災防控科學。例如: Stefan Svensson (瑞典),Steve Kerber(UL)和Dan Madrokowski(NIST),他們一直致力于利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去提高消防員滅火救援能力。通過他們的不懈努力將會增進消防員對于火災特性的深刻認識,并進一步降低消防員傷亡事件發(fā)生。同時,這也需要每一名消防隊員都致力于研究這門新興科學,并根據(jù)火災特性和火場情況, 實時對滅火救援戰(zhàn)術進行調整。

 

作者簡介:

 

Shan Raffel是一名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市某消防站的指揮官。他致力于消防員滅火救援和火場行動安全研究。在超過30年的職業(yè)生 涯中,他多次參加國際交流培訓,包括為期10周的“丘吉爾獎學金研究計劃”,對美國、加拿大、德國、奧地利、斯堪的納維亞和瑞士等國家的隧道緊急情況進行研討分析。